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一言難盡的EBC之旅





















暮秋的圓月夜,
回到加德滿都節奏錯亂的街頭,
山風溫柔地拂開額前的髮,
幻想遠處銀月下熠熠生輝的雪峰,
和喜馬拉雅說再見吧!

這喜馬拉雅的山風呀!
    
    吹過如歐洲般有著石磚小屋和滿園盛開花朵的Phakding小村
    擎起Namche與Thyangboche山城裡騰空飄揚的繽紛五色旗
    打響了駝重氂牛頸上的咚咚鈴聲
    擦過了馳路旅人每一吋乾裂的肌膚
    穿越自洪荒世界就屹立迄今的雄壯峽谷與冰川
    直到珠穆朗瑪眼前,與冰雪裸岩同歸一處

暮秋裡突襲而至的暴雪,
倉惶狼狽地是我的腳步,
山風倏地吹開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
眼見夕陽下頭戴金冠的珠穆朗瑪,
原來這是喜馬拉雅給我的告別啊!!


Everest Base Camp(“EBC”)是兩年前經過一場人生風暴時和自己約定好要達到的目標,當初設定的準備時間是三年,但沒想到第二年就實現了,而且還從此搭上了愛百岳的列車,覺得挺開心。非常感謝這兩年來依然愛我的主、鐵桿支持的家人與愛加倍姐妹、以及此行在風雪中以及因為丟包(詳細請參考文後附註)而向我伸出援助的每一雙手。

















自尼泊爾Lukla起算到基地營止,來回長度達112.7公里的EBC路線,國家地理雜誌於2012年時將其列為全球十五條經典步道之一(相關連結在此 http://hiking.thenote.com.tw/feature_articles.aspx?id=66d742b5-e805-435f-9115-b3b7a1146726)。EBC沿路景致確實非常壯觀,不論是河谷、岩壁、絕峰、連稜還是點綴其間的山城,喜馬拉雅雄大寬廣的氣勢讓我極其印象深刻。


這次行程路線幾乎是原路來回,去程自Lukla(2860M)出發,經過Monjo(2840M)、Namche(3440M)、Thyangboche(3860M)、Dinboche(4410M)、Lobuche(4910M)、Gorakshep(5100M)等停留點,自Gorakshep(5100M)回程時則在Pheriche(4200M)、Namche(3440M)和Lukla(2860M)過夜。在時間規劃上,全數總計14天的團體行程中,扣除進出機場和加德滿都的時間以外,6天是上行,3天下行,節奏有點趕,勉強還可以接受,但在長假難請的情形下也只能如此。















就行進難度而言,EBC路程坡度大約是能高越嶺西段和雪山主東線的組合,並不是很陡,但因為約略80%的路程都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70%則是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高海拔的心肺能力表現與高度適應反而是較大的考驗,以我自己的情況而言,由於是過敏體質,我無法服用被多數人使用的藥物丹木斯,所以只能採取儘快適應的策略,也就是努力維持正常的進食和睡眠品質,並且大量的喝水與適度休息,這樣大概到Dinboche(4410M)都還能將體能狀況維持在不錯的水準,但是在前往Lobuche(4910M)與Gorakshep(5100M)的路上,老實說蠻辛苦的,特別是高度超過海拔4600公尺以後,即使再上升高度僅有100公尺,我很容易就覺得頭痛暈眩,而且心肺系統的呼吸速度沒有辦法跟上我的腳步,因此就只能龜步緩慢前進,而且到達Lobuche(4910M)與Gorakshep(5100M)的住宿點後就要儘速休息,才能有效解除高度引起的頭痛之苦。















至於飲食方面,團體安排的當地食物品質倒是還能接受(儘管份量有些吝嗇),畢竟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環境幾乎是寸草不生,有盤熱食飽餐一頓已是不易,而且相較於印度,尼泊爾的水源較為乾淨,食物來源與餐點處理上可放心不少。儘管如此,隊友間互相分享的台灣零食和泡麵,相較之下簡直就是珍饈等級。另外在山區的住宿也非常簡單,雖然是分配兩人一房,但旅館幾乎都是簡易木板隔間,噪音極其擾人,不見得比台灣常見的山屋通鋪好,幸而有主保守,這14天中雖然原先準備的助眠藥已經沉在喜馬拉雅河谷的某處,但因為有熱心隊友借我的溫暖睡袋,而且幾乎每天都睡的很沉,常常是一覺到底。















受到持續風雪的影響,這次行程最終只能走到Gorakshep(5100M)後就必須下撤,雖然無法到達基地營,然沿路風光還是令人讚賞的,在Dinboche(4410M)到Lobuche(4910M)這一段路上,特別能感受到喜馬拉雅山高達海拔6000公尺群峰的壯闊;此外,在Thyangboche所欣賞到珠峰與群山的美景迄今仍讓我記憶猶新。除了珠峰以外,Ama Dambla則是另一座令我目不轉睛的高山,從美麗山城Namche到Dinboche的路上,可以觀賞到不同角度的Ama Dambla,峰頂下的半碗形冰雪凹谷確實是不同凡響。














由於出發前領隊強調不會下雪、不需要帶冰爪,所以對於在喜馬拉雅山區遇到雪這件事是既無預期也無準備,同時我的雪地經驗也非常有限,僅僅去過雪山冬攀一次而已。我們住在Gorakshep的那一晚,持續不斷的風雪讓隔天早上的積雪即深達膝蓋,光是從我的房間走一小段距離到餐廳,就有些辛苦了,更別提隨著團員冒著風雪從Gorakshep下撤到Pheriche時,有多麼驚險而狼狽,次日從Pheriche到Namche的路上,雖然積雪不深,但在高度不足的情形下,下雪成了下雨,腳下則是踩著black ice、碎冰塊和爛泥巴,也是苦不堪言。但同團大姐說得好,不論是風、是雪、是雨,都是登山的一部份,愛爬山的就要學習接受、學習面對;這就好像在世界上絕不可能遇到完美的另一半一樣,既然有令我著迷的那一面,總是有其他的屬於這個人的某個部份是需要調整和適應的,但如果選擇要愛這個人,就是要選擇接受他的全部,而不是從選擇的那一天起,處心積慮地要來把這個人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記得每次上飛輪課的時候,聽到“What d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這首歌時,都會很受激勵,這首歌裡面有一段歌詞是這麼說的:”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Stand a little taller. Doesn't mean I'm lonely when I'm alone.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a fighter. Footsteps even lighter. Doesn't mean I'm over 'cause you're gone.” 不論是已經成為個人歷史前頁的感情風暴,還是這次經歷了風雪暴、丟行李、又經歷適應高度困難等看似劫難重重的EBC之旅,我都還能撐的過去,也許”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句老掉牙在我身上還是適用的。儘管行在我前頭的主不曉得要帶領我走至人生何處,層層的磨難儘管讓腳上讓心裡長出厚厚的繭,但我發覺藏在裡面小宇宙的潛力也是因為如此才得以發揮,誰知道主不會領我走向更高處? 誰說我不能登上更高的山頭呢?














離開Thyangboche後,在回到Namche的一段路上,我們遇到一場大霧,開始的時候是一片片的薄霧由山下緩緩地飛上來,就在我以為即將被雲霧包圍之時,突然一陣風吹來,霎時之間在雲霧間露出的是夕陽西斜下染著金色光芒的珠峰峰頂,但就在幾分鐘之後,厚重的濃霧隨著風再次遮掩了一切,前後五公尺距離以外的視線已經不只是模糊可以形容。在台灣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世界,我以為高山環境的變化已經是非常迅速了,但在喜馬拉雅的高度,它變化的節奏更是讓人無法捉摸,但也感謝喜馬拉雅,讓我們下山前得以再看一眼它的風采,這是它的大度,這也是它和我們的告別。


註:
我是在今年十月上旬參加「X路續X尼泊爾EBC聖母峰基地營健行14天」,這是由謝姓女領隊與25個團員共同組成,除了這位台灣領隊以外,到了尼泊爾還有另外4位當地嚮導陪同。在這14天當中,從我自己觀察的以及所經歷的,有些特別的事情想要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提供給有想參加同一領隊的團,或是有想前往EBC的朋友們評估參考:

(1) EBC絕大多數的路程都在4,000公尺以上,而且路程很長。我有固定運動習慣,而且出發前兩年我還算是積極參加台灣的高山活動(入門型+進階型百岳21座),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行程並不是很輕鬆的(14天是含進出機場與加德滿都,實際上山路程是6天,下山路程是3天),建議行程天數要多多考量體能負荷情形。

(2) 在缺乏高海拔生活經驗的情形下,即便在台灣可以適應超過海拔3,000公尺的山區,也不表示在那裡是沒問題的,因此請將提前下撤或是發生緊急情形的可能性納入考慮,並且要評估自己額外負擔成本的風險。我們這團有一位大姐因為牙疼,而且無法在Namche找到適合的醫生解決問題,在此緊急情況下,後來她就選擇自費台幣十萬塊搭直升機下山到加德滿都治療。

(3) 不論是參加網路揪團、旅行社或是其他形式團體,強烈建議要將台灣領隊或是全隊負責人的本身爬山經驗、帶登山隊管理經驗與高山環境應變能力列入重要評估事項。在這14天中,也許多數其他經驗老道的山友們不介意,但我個人是非常介意我們這團的台灣領隊發生以下這些事情:
(a) 只有在很少數的情形下,領隊是在全員到齊的時候,大聲且清楚地宣佈今天或明天山區的氣狀況、行進路線概況包括長度、難度、休息點、以及當地嚮導配置情形等等
(b) 只有少數幾天,在到達當晚的夜宿點並分配房間後,全體團員都清楚知道領隊休息的房間號碼和地點
(c) 從Lobuche(4910M)到Gorakshep(5100M)的那天,半路開始下雪。事後想想我不明白的是,我們這團的領隊號稱帶團到EBC十幾次,為什麼不能夠立即判斷十月初遇到風雪的異常性,而且也沒有在到達Gorakshep當晚主動找時間和大家討論說明下雪可能會造成的影響與可能需要考慮的應變措施,當晚我記得至少有兩個其他團員問她說怎麼會下雪,領隊不是在行前一直強調不會下雪不用帶冰爪的嗎,結果她的回答主要內容都是以前都沒有碰過呀。經過了一晚持續風雪後,隔天早上積雪深度已經超過我的膝蓋,而且風雪還是繼續,完全沒有停止,事後回想我也不了解為什麼領隊既然早就決定當天無論如何一定要下撤到Pheriche(4200M),為什麼不早一點離開Gorakshep(5100M)? 還說要等其他國家隊伍離開後才要走,同時事後我覺得有沒有其他隊伍走在我們前面,對我們下撤的速度並沒有重大的影響性,另外,要出門離開Gorakshep的時候,該領隊都沒有將點名、整隊、清楚說明下撤順序等事情作完,就急著要照相,結果就是大家在風雪裡東倒西歪,相也沒照然後離開出發的時候也沒搞清楚到底有沒有全員到齊。既然我們對於下雪(而且是不小的風雪)毫無心理準備,大家也明顯是雪地經驗不足,同時又沒有雪具可用,從Gorakshep下撤到Lobuche只有非常狼狽而且非常驚嚇(至少是我,因為我戴全視線眼鏡鏡片,沒有雪鏡,從沾了一堆雪片的灰色鏡片裡看漫天風雪下的白色雪路簡直和瞎子沒兩樣)可以形容。我們大約是中午1-2點之間回到Lobuche午餐,當時我完全不知道Lobuche到Pheriche還非常遠,後來半路上才聽到領隊說可能摸黑才會到,結果真的就是摸黑到旅館,而且到旅館前的那一小段路也是在冰雪覆蓋上的小溪流上跳來跳去,簡直就是走到抓狂的地步,這天如果沒有當地嚮導的熱心幫忙,真的不知道回不回的了家。
(d) 到了Pheriche後,隔天的行程是要回到Namche。同樣也是路很長,而且在前一天摸黑過後,領隊也還是沒有清楚地和團員說這一天有摸黑的可能,提醒大家要有摸黑準備,頭燈要帶在身邊等等,然後當晚又是摸黑回家的結局。此外,上半天從Pheriche回到Thyangboche時,整體脫隊情形還沒有很誇張,從Thyangboche回到Namche的路上,領隊說讓想早點到旅館的可以走快一點,因此我們全團斷成好幾截,但前後段都無法彼此確定到底在什麼位置,以及有誰在哪一段,每一個小段是不是都至少有一個當地嚮導陪同以防迷路也是無法確定;快要天黑的時候,山區裡還起了大霧,大概是前後五公尺以外的距離都看不太清楚的那樣,此時我遇到另一個同團女生以及其中一個當地嚮導,從此以後就只有我們三個人走在一起,在回到Namche旅館的路上都沒有再遇到其他同團隊友,雖然是安全到達但是走在路上心裡其實蠻害怕的。這天晚上還發生個意外,當幾乎所有人到達Namche後發覺有一個大哥沒有回來,在一片混亂之中,領隊頻頻詢問大家有關於那個走失大哥的一些問題,但從她和其他團員的對話之中,我不了解為什麼領隊會假設在起霧又摸黑又全體團員四散的情形下,大家都會記得回到Namche是走那條大路,而且應該不會走到其他岔路上,後來還好那位大哥找到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e) 雖然我們團有4位的當地嚮導陪同,但他們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英文,我們團員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英文,我覺得這團人數根本就超過領隊的負荷,而領隊也沒有找專責固定的副領隊來協助,只是靠幾個較為熟識的團員自發性的幫忙,雖然本團是以自組隊名義出團(但是領隊的費用又是大家分攤出, 同時團員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決策權, 實質上和旅行團比較接近, 與真正自組團相較是有所差距的), 但全隊除了領隊一人對於當地情形較為熟悉以外, 其他絕大多數團員都不了解EBC行程的情況, 也沒有相關經驗, 因此在很多狀況和行程進行都需要依靠領隊的情形下,實在是不靠譜。

(4) 請一定要將挑夫可能會丟掉行李的情形納入風險考量,並且行前請了解相關保險申請辦理與理賠方法,以及評估自身損失承擔能力,這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可怕事實,而且讓我身心交瘁。我們這團的挑夫應該是台灣領隊和當地嚮導接洽後委由當地嚮導再找的,在第四天到達Namche的下午,我得知給挑夫背的大包被搞丟了,我被告知是因為挑夫跌倒,他揹的三個大包滾到河水裡面,挑夫逃跑了,然後有某人在某處有看到這三個包,但因為水很急,所以也不可能撈起來,這事情已經呈報給尼泊爾警方辦理。在我知道的丟包第一時刻,從台灣領隊和當地嚮導對我說的話,大多數都讓我覺得兩方都在推卸責任,即便話中帶有抱歉或替我感到難過等字眼,但從他們給我的反應,讓我覺得他們是在敷衍我,不想擔責任。至於發生意外的理由,老實說我並不相信,既然挑夫和我們走的都是同一條路,挑夫會發生上述狀況,如果不是從離水很近的步道摔倒,要不就是從離河面數公尺到數十公尺高的吊橋掉下去,而且我們的大包都很重,裡頭都至少一定有個會吸水的睡袋和替換衣物,在前面那個情況,不太可能包跌到水裡撈不起來,在後面那個情況,挑夫不可能活著,大包也比較可能是沉到水底而比較不可能飄走到遠處,不過領隊和嚮導對我的態度如此,追究細節也沒有什麼用處,反正東西就是掉了。在Namche當晚,領隊帶我們這些丟包的人去買必需裝備,領隊是有幫我們殺價錢,但她也只是說到時保險公司會直接賠我們錢,所以要求我們這些丟包的人自行支付買這些裝備所需要的錢(事發當時我有很生氣的和領隊及嚮導說他們不但要賠我而且要付我另外買裝備的錢),但至於我們這些人需要什麼東西或有什麼需要卻買不到的,領隊也不曾主動詢問關心,至於睡袋的問題,領隊說基地營很冷,至少需要-10度的睡袋,但那家登山用品店的睡袋選擇很有限,而且也不確定是不是山寨,品質如何也沒人敢講,價格也相對較高,最後的結論是用租的,不過當我打開租用的號稱-20度的睡袋時,羽毛根本沒澎起來,摸摸感覺袋內的羽毛應該不是全乾的,就像在台灣登山商業團提供的睡袋那樣,睡袋在這樣的狀況下,不管是標負幾度,起不了很好的保暖作用的,當我和領隊反應後,Namche那晚是先借她的睡袋用,隔天幸而有其他熱心隊友借給我睡袋用,才解決了往後行程需要睡袋的問題,至於其他兩位大哥,他們好像都還是用租的睡袋的樣子。關於賠償,從事發當時一直到回到Lukla的過程中,從來都沒有好好講過,回到Lukla的那天,領隊也是在吃飽飯喝到醉的情形下找大家來討論,講一講也沒有什麼具體結論,領隊只是很模糊的說至少會賠一半,但如何賠、何時賠、確實賠償金額都沒有講清,回來台灣幾天後,領隊回我Facebook訊息說只賠一半(含保險賠付),那到底還要不要賠我實在是沒譜。為了這趟EBC,團費不便宜,特別買的裝備也不便宜,累積了兩年多所慢慢買的裝備也是不少錢,結果一次就這樣光了,說不會心痛是騙人的,而且除了裝備以外,我的個人重要藥物也沒得倖免,還好實際適應環境時勉強過得去,重要證件也沒丟,最後平安回到家來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出門在外確實意外很多,提供以上經驗分享,希望能對各位包友做出門前準備時有一些幫助,但重點還是祝福大家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盡情享受EBC沿路的山光水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