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百老匯音樂劇AIDA心得感想

昨天是百老匯歌舞劇AIDA在台灣的首演日,而幾次去紐約都與百老匯的AIDA錯身而過,既然威爾第的AIDA是我很喜歡的歌劇之一,就滿心期待去看這部百老匯改編的舞台劇。

先說說威爾第的AIDA吧。據傳這部歌劇是為了慶祝蘇伊士運河開通而邀請威爾第所作,但也有與蘇伊士運河無關的說法,後來這部歌劇是在1871年於開羅國際首演,次年在義大利國寶歌劇院史卡拉國內首演。AIDA故事文本據說是由Metastasio所寫的Nitteti一劇而來,而AIDA這個角色則是為當時的女高音Teresa Stolz所寫,但這個名字在威爾第創作當時並無特殊意義;歌劇故事就從在埃及為奴的伊索匹亞公主AIDA、埃及公主Amneris與軍官Radames之間的三角戀情開頭,AIDA與Radames在私底下傾心戀慕,而Amneris雖對Radames單相思,但不知Radmes到底心繫何處。當時埃及即將出征伊索匹亞,在女神Isis的神諭下,Radames被選召為出征大將軍,就在埃及上下忙著預備開戰之時,AIDA卻是內心煎熬,又是擔心愛人的性命,又是害怕祖國的安危,後來更不幸地是,當公主Amneris以謊稱Radames戰亡的消息試探AIDA時,AIDA被迫吐實,在公主面前坦承對Radames的愛,但也招致公主極大的憤怒。



Radames總算是勝利歸來,但AIDA的父親卻成了俘虜,也許是基於對AIDA的愛,Radames請求埃及法老王赦免這些衣索匹亞俘虜的性命,而法老王不僅將這些戰俘的性命賞給Radames,也當眾將公主許配給Radames做為獎賞。就在Radames與Ameris大婚之日,AIDA偷偷躲在Isis女神廟外,苦等單獨與Radames會面的機會,就在望穿秋水之時,總算見到了Radames,並且從他口中再次確認Radames對她那唯一的愛,然而就在兩人秘密計畫逃走之時,卻被公主發現了,死亡便成了兩人唯一的結局,然而即使公主為了愛情願意給Radames開脫的機會,但卻被Radames斷然拒絕,Radames於是就走上了背負叛國罪名而死的不歸路,並被丟入神廟下的暗室自生自滅,永不得見天日,但就在這黑暗中聽到一縷熟悉的歌聲,沒想到與AIDA的重逢卻是在這樣的絕境,而這個淒美的故事就在AIDA死在愛人的懷抱中結束。


在幾個聽過和看過的CD、DVD版本中,我最喜歡的Radames角色是西班牙帥哥多明哥在年輕的時候所演的,那個英俊煥發的樣子和早期年輕朝氣的嗓音,覺得就是個理想青年英雄的典型,在第一幕他所唱的「聖潔的阿伊達」,隨著小喇叭閃亮的音色,鏗鏘有力的唱出對於埃及戰勝的期待與聽見孟斐斯所有人喝采的渴望,真是振奮人心啊!!但隨著歌詞一轉到可人兒AIDA,又是千縷柔情,唱著AIDA是他生命的女王,是他的榮耀,渴望將她還於自由的藍天下,奉上冠冕,王位高舉。至於AIDA的選擇就很多啦,就看喜歡哪個女高音,選她唱的版本就好了,那我自己當然就是愛卡拉絲姐姐囉! 但就劇情而言,最喜歡的橋段就是第三幕Radames與AIDA在女神廟外的相會,還有就是最後一幕神廟底下再度相見,不僅戲劇味十足,同時也非常喜歡這兩段故事中的對白,而結局前最後一段的音樂更是讓我覺得餘音繞樑、久久不能忘記。


註:我說的DVD是這個DG版本
http://www.amazon.com/Verdi-Levine-Domingo-Millo-Metropolitan/dp/B000050X2Z/ref=sr_1_1?ie=UTF8&qid=1337240535&sr=8-1

回到百老匯改編的版本,老實說昨天看完以後是有點失落的,覺得美式現代愛情劇的表達,似乎與古老埃及的故事背景有點不搭;歌劇版的故事悲傷而有餘韻,百老匯版本的像是個壯烈犧牲的愛情故事;另外百老匯版本的劇情似乎試圖對歌劇版本裏面不太清楚的故事細節作些補充,像是AIDA和Radames是如何相識而相愛的、被俘的努比亞人(類比於歌劇版本的衣索匹亞)私底下的組織運作與逃走的計畫、Radames的出身來歷與父親有心機的奪權計畫等。在故事內容的發展上,百老匯故事裡公主的角色戲劇性不強,面對AIDA和Radames愛情的態度是比較退讓、成全;而百老匯故事的AIDA,對於愛國與愛情之間的衝突有更多的著墨,甚至從Radames的台詞中,AIDA儼然是個舞劍高手,並且也願意向Radames大膽示愛,像是個女英雄似的;至於Radames,除了不吝展示自己的權力外,倒有點像是被愛沖昏頭的傻子,任何事皆可為愛情而拋棄的態度是更為突顯的。

在百老匯劇中的對白,不時出現「自由」、「夢想」、「啟發」這一類的美國式愛情劇關鍵字,劇情處處強調「個人權利」、「愛情至上」等美國式愛情觀,覺得和那種在位者所擁有的絕對權力、階級之間有著極大差距的古埃及社會的劇情背景有著不太相容的感覺,像是文化上的錯位。另外,在AIDA和Radames愛情故事的敘述上,難道對於朝朝夕夕的渴慕就只能用強吻和肉體上的接觸來強調了嗎? 也許百老匯故事中對於愛情故事的發展提供很多的細節,但是對於愛情的情感描繪上感覺是有點不足的,然而我覺得愛情之所以美麗,不就是因為那強烈、濃郁、按耐不住的渴慕和思念嗎? 還是這年頭用文字、歌詞所創造出來的意境,遠不如眼睛所看的來的刺激? 老實說,美式速食愛情的故事實在是讓我有些反感和厭倦了,我只想回到威爾第所創作的世界裡,享受優美詞句與音樂所醞釀出的氛圍,有空間讓我的想像呼吸,感嘆AIDA和Radames的美麗愛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