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
出版社:太雅出版社
作者:王傑
在加路蘭、都蘭和金樽快樂地玩了一天後,回到台東時,便興沖沖地想到誠品找些關於台東的旅遊書來讀,有趣的是,台東旅遊書是沒找到,倒是買了三本太雅出版的畫家帶路,其中最喜歡的就是這本王傑的繪本。
「如果你覺得,廟口逛完就可以回家了,我只能說那還真是可惜啊!」王傑在書裡這麼說,讀完後也的確覺得如此,以前對於基隆的印象也真僅限於廟口小吃、李鵠鳳梨酥和基隆港的景致,而這本書也給了我一些到基隆小旅行的靈感。
個人覺得這本書並不僅是旅遊資訊的提供,但也不是像個百科全書似地將基隆的景觀、人文、歷史、甚至是目前很流行的必吃在地美食作個鉅細靡遺的介紹,而是就作者個人的眼光來介紹基隆的老房子、老街道、小人物和街坊小食,也許這些東西就介紹基隆這樣的觀點來說並不是那麼地有代表性,甚至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但因為在字裡行間有著對於這些人事物與作者的童年回憶、街坊鄰居的老故事、對於老房子和老街道的懷舊情緒、或者是在基隆展開畫家新生活的情感連結,而突顯出這些人事物的特殊之處。例如在「奠濟宮」一文中,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座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也是座凝聚祖輩盼望之處,而廟口的小吃也滿足了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的口腹,作為一個重回故里基隆的歸鄉遊子,看到這廟宇竟然就像是第一次見到般地既陌生又興奮,於是就匆忙地抽出紙和筆,細細地描繪起來。而談到作畫的心情時,他說:「我倚著窗將奠濟宮的屋瓦一筆一筆的畫下,有點像是在蓋這間廟的感覺」,看著旁邊的插畫,每一筆細細的勾勒,以及每一抹塗上的水彩,都因為這篇文字而有著深深地感動。
又如在「三角窗柑仔店」一文中,標題下面是這麼寫的:「身為基隆人,卻老是被嘲笑成外國來的,為了摸清楚自己的家鄉,我便開始在基隆大街小巷探索。」那種在適應新生活、尋找畫畫目標的不確定情緒,就帶著我的眼睛一起和畫家在文字中探索,而這家柑仔店的插畫,就是作者在這種害羞而窘迫的心情下所產生的小插曲,誰沒事會注意到這不起眼的小店呢?但是也因為這個和老闆借筆而完成的作品,多認識了一位在地的基隆人,甚至在往後的朋友聚會中重新和這位老闆相見,最後作者說到「直到那天我才能肯定,在這些基隆的本地人當中我好像真的已經不是一個外國回來的人,我 是 基 隆 人。」似乎剛回鄉的那種飄忽的情緒,已經漸漸地有所篤定,也很教我感動。
在書的開頭,作者很貼心的用手繪地圖的方式,標示著書裡有介紹到的地方、街道或是小店,看完書以後,真的就很想拉著腳踏車,慢慢地巡迴在書裡介紹過的街道,看看那些還在的老房子和老店,到作者比美於西班牙小酒館的三姊妹小吃店,去感受一下「食物好吃、人夠多、夠吵、地板夠髒亂、價錢夠便宜」的氣氛;也很想到碧砂漁港看帆船,逛逛書中提及可遠望九份的綠色隧道,到望幽谷看夕陽,然後繞到八斗子夜市吃螃蟹、放天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後一個章節,作者還用畫西洋老地圖的方法,畫了基隆市、和平島、棉花島等地的仿古地圖,很是可愛。
這書也讓我開始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要介紹台北的時候,應該要怎麼說,才能讓人印象深刻呢? 我想能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不是來自於一時好看、好玩、好吃的感覺,而是基於對於景物所產生的情感上的同理與連結,讓旅人的心中油然生起的一種感動,以致於能深藏於記憶中,久久不忘。有幸讀到這本可愛的繪本,覺得很開心,也非常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能欣賞王傑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