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爬山總覺得是種苦差事,只是種配合家人的行動,所以這絕對不是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會提到的興趣嗜好,就和慢跑一樣,絕不是優先考慮(應該是說不會考慮吧)的休閒活動。不過去年偶然讀到一篇聖母峰基地營健行的部落格文章,看到文章裡那些終年覆蓋著白雪的喜馬拉雅連峰照片,讓我想起多年以前的尼泊爾之行,記得當飛機接近印度和尼泊爾交界時,突然響起了很多按照相機快門的那種啪咂啪咂聲,轉頭一看,機窗外面就是一排排雄壯的白色山峰,聳立在印度焦黃色土地的北方,山峰後是純淨的天藍色,我想那是我到現在為止看過最美、最難忘的景致。當時去尼泊爾,只有去一些比較基本的觀光景點,並沒有嘗試健行,但是那10天的旅程結束後,心中一直有想再回尼泊爾去走安娜普納健行路線,或者去嘗試聖母峰基地營比較挑戰性的路線,但多年以來遲遲沒有相關計畫,直到我讀到那篇基地營健行的文章後,才有了一些具體的想法。
既然是要去健行,就得要有體力吧! 於是就開始練習早上慢跑,從3,000公尺、5,000公尺,慢慢地進步到可以跑10公里,除了到基地營的夢想以外,看著清晨破雲而出的萬丈金光和變幻多端的雲彩(真是要讚美神,祂手上的創作都甚好、甚奇妙!)、清心醒腦的空氣、徐徐吹來的清爽晨風,還有運動後沖澡所帶來的舒暢感都是讓我漸漸喜愛上慢跑和慢慢進步的動力。除了慢跑以外,我也開始搜尋一些國內的登山活動,看看是否能適應3,000公尺以上的高度,於是才發現原來攀登百岳也是種全民運動啊! 但一開始竟然很異想天開的計劃去奇萊主北,還好神讓那個周末下大雨,擋下了我這個白目的計劃,現在想起來也真的是覺得自己很蠢,很不自量力,我那種把爬高山當成一般娛樂的想法真是種極大的錯誤,後來漸漸了解到在高山如果沒有好好預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此爬山除了強身健體以外,也是個讓我學習謙卑、了解自我體能極限的過程。後來經過多次郊山練習,終於有機會參加成功組團的合歡群峰,順便賞高山杜鵑。

第一天的行程是去合歡北峰和西峰,由於欠缺高山經驗,我只走到合歡北峰,隨後就跟著其他少數不想到西峰的大哥大姐下山。其實北峰從登山口到山頂,來回約4公里路程,最陡的一段約莫是在上行500~800公尺處,但也不會比陽明山苗圃到七星山主峰那段最後500公尺的階梯陡,所以感覺起來還蠻好走的,只是出發前就有幾天睡不好,而且出發當晚在霧社仁愛國小露營時也是沒睡好,隔天早上4:30起來後就隱隱頭痛,而且從登山口開始爬階梯,走不到100公尺,就覺得心臟狂跳不止,步伐和呼吸一直都沒有調整好,以致於沒走多遠就得停下來喘氣,雖然到北峰後,山頂上開了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鵑讓我暫時忘記了頭痛,下坡時雖然也不再常常喘氣,但這時飄起了細雨,弄得我的眼鏡水花霧霧,根本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乾脆就光著近視眼下山,到最後500公尺時,實在是覺得有點難撐,還好不久後就瞄到底下的公路和小巴,於是咬著牙終於走回登山口,一上車就倒在椅子上休息,此時我才意識到頭非常昏,儘管肚子餓,卻一點食慾都沒有,勉強塞兩個小核桃桂圓蛋糕,還有一瓶五穀奶,但都很怕吐出來,還好下午在等其他隊友從西峰回來時,在小巴上睡了一會,總算恢復過來,頭痛也逐漸退去,唉,原來這就是不適應高度的結果呀,還好不太嚴重就是了。
這次在合歡北峰上看到的大多是玉山杜鵑,北峰的斜坡上到處是一叢叢白色、淺粉紅或是深粉紅的高山杜鵑,真的是好美,偶而風把霧吹開,又有些陽光灑下,花看起來就更美囉!! 除了這些已經盛開的杜鵑花以外,沿路還看到不少花苞,據說是6月會開的紅毛杜鵑呢! 真希望這些花可以好好的活著,不久前讀到不少關於加里山一葉蘭的文章,長在低處的一葉蘭居然都被盜採一空,雖然還無緣一睹那些美麗蘭花的風采,但看到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很傷心耶! 另外這次也有遇到可愛的酒紅朱雀,在小徑上蹦蹦跳跳的,很是可愛,也就讓我想起家裡可愛的嗶嗶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