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再思歷史的主-人類困境 vs. 神的主權

書名: From Fear to Faith
(中文翻譯本:再思歷史的主-人類困境 vs. 神的主權)
作者: Dr. Martyn Lloyd-Jones
出版社:Inter-Varsity Press
(中文翻譯本出版社:校園出版社)


當你回顧人類過去的歷史時, 面對一些殘酷的戰爭或是殘忍的迫害,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時也會有 "既然神是全能又良善, 為什麼祂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等這樣的疑問呢? 本書利用哈巴古書的訊息來回答這樣的問題. 雖然哈巴谷書中的經文僅僅是關於以色列, 但從先知哈巴谷寫出字句的轉折中, 我們可以學習到聖經對類似歷史事件的觀點是什麼, 以及面對這樣的事件時, 我們該持有的態度是什麼.


哈巴谷是住在分裂後以色列南國猶大地的先知, 當時是約雅敬王執政期間, 依據列王紀下的記載, 約雅敬是25歲就登基, 但他卻如同他的祖先一般敬拜迦南地其他的神, 行耶和華眼中所厭惡之事, 此時卻是巴比倫國逐漸壯大之際, 巴比倫不但第一次攻打猶大時就成功, 爾後就如同神藉哈巴谷對眾民的啟示一般, 連迦勒底, 亞蘭, 摩押, 和亞捫人的軍隊都來攻打猶大. 而先知哈巴谷在國內屬靈氣氛低迷, 又面對鄰國強軍壓境之際, 就向神哀求施行拯救, 但神的回答卻是讓他出乎意料, 神的指示並不是馬上復興祂的子民, 但卻要興起惡鄰迦勒底人來攻打以色列, 難道這是神不聽祂忠心百姓的禱告嗎?




當然不是神不聽禱告, 而是神為了祂的國度而有祂獨特的計畫, 這樣的計畫有時是讓人困惑的, 甚至是連先知哈巴谷也對於神的預示感到不解與困惑. 神既造了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每一個事件的進行都是在神的計畫下進行的, 這世上是沒有一件事是能讓神感到意外的, 因為神的權能是在於任何一件歷史事件之上, 所以當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發生感到困惑時, 作者提出一個建議, 他認為我們不該為這些事情的表象所絆倒, 而是要想到下面這幾個問題: "這些事的發生與神的國有什麼關係?"" 神藉著這樣的事情要教導我什麼?"" 神為何要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呢? "


於是先知哈巴谷在神啟示他對於興起迦勒底人之後, 並沒有繼續對神的回答提出進一步的質疑, 反倒是停下來思考, 並且將焦點從眼前的事件轉移到神的身上, 雖然祂所說所作令哈巴谷感到困惑, 但是當他想起神是公義, 權能, 聖潔與信實的, 就能用神的眼光來看週遭的一切, 並以信心來等待神的回應, 看神的作為.  而作者也指出, 當我們能學習以神的觀點來看眼前這些令人困惑的事情時, 我們所注意的焦點不再是有關這些事情的善惡對錯, 而是開始關心在這罪惡的世界中如何看到神的聖潔與公平, 於是我們就能因此而自省, 並在神面前謙卑, 對神的全知全能感到敬畏, 及再次把心中所想所求的帶到神的面前. 於是哈巴谷在表明要等待神後, 就向神禱告說: "耶和華阿, 我聽見祢的名聲就懼怕, 耶和華阿, 求祢在這些年間復興祢的作為, 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 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換言之, 哈巴谷此時明白神興起迦勒底人是以色列人遠離神的結果, 而迦勒底人也必因自己的驕縱罪惡而敗壞, 所以他也不再請求神改變心意, 反而是懇求神在這些可怕之事來臨之時, 求神自己復興祂的工作, 使祂的人民得以保存, 潔淨, 與修正, 也因此先知的心中知道信實的神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永恆的誓約而要保守屬祂的子民, 也因此就不再恐懼害怕, 反而有因信心而帶來這樣的喜樂 (哈巴谷書3:16-19) :
 
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我在所立之處戰兢。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所以回到最前面的問題, 當我們面對種種歷史事件以及關於這些事件所引起的疑惑時, 作者認為, 我們要能將眼光從事實本身轉移到神的本質上, 以神的眼光來檢視這些事件, 終究我們將能看到神的聖潔與自我的罪, 除非我們能因此而真正謙卑自己, 忘記別人和比我們更糟的人, 來到神的面前認罪並將自己交於祂全能的手中, 否則我們就沒有權力要求和平與幸福, 也只有當世界學到這些從神而來的功課時, 才能有真正的和可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