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曾經玩過的地方不多,但很遺憾的是,在我有限的經驗裡,實在是很少看到像澳門這樣醜的觀光勝地,從下渡船到市中心的路上,賭場和飯店不論新舊,實在是找不到俗氣以外的形容詞,特別是那個長得像個鳳梨怪獸的新葡苑還有金銀銅三色的米高梅,也許是這樣Culture Shock的感覺過於強烈,以致於後來看到主教山小教堂、聖地牙哥古堡酒店、旅遊塔、貝聿銘設計的科學館等地時仍覺得索然無味,本來想去買好吃的鉅記和咀香園杏仁餅也就都給忘了,直到在香港進海關前,看到其他旅行團團員手上一包包的杏仁餅時才想起來。就在這一路恍惚之中,也不免懷疑澳門的未來是否就得賭注在蜂擁而至的中國賭客手中那些越發堆高的籌碼上?

當晚澳門同事大方招待吃晚餐的餐廳,倒是讓我耳目一新。這個躲藏在巷弄之間的澳門海鮮快炒店,反倒成為唯一一個有趣的澳門記憶。這家新益美食猛然一看很有台式啤酒海鮮餐廳的感覺,快炒不僅嘗來美味,菜名也取得很有意思。
這是肥仔咖哩大包,不僅是第一道菜,也是在滿桌佳肴中我最喜歡的一道菜,混合著馬鈴薯和黑橄欖的雞肉咖哩給裝在一個挖空的大麵包中,麵包雖然乾硬,但是把麵包用店家給的大剪刀一片片剪下後,沾著或混在咖哩醬中一起吃,真是棒極了。另外後來才發現,這道菜幾乎是每桌必點的呢!
這盤混著皮蛋炒的菜心,嘗起來很清脆爽口,旁邊就是被剪得剩一半的咖哩大包
秘製椒鹽九肚魚雖然後來才上,但我也非常喜歡,魚肉新鮮甜美,外皮酥脆,對了! 甘蔗汁可是這家店的特色飲料喔,喝甘蔗汁配上酥炸的海鮮,味道還挺特別的呢!
用滾熱的鐵鍋盛來的「牛氣沖天」,其實就是用蔥薑蒜等香料和碎牛肉一起快炒的啦,就和台灣的蔥爆牛肉是類似的。
「別不同蔥油雞」味道也和台灣熟悉的類似,不過在蔥絲和油香之間,還灑滿了細細的蒜末,讓雞肉嘗起來更加分。
這道把花枝、青花菜、芹菜、紅蘿蔔、紅辣椒、青蔥、蒜頭等一起快炒的小菜有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菜名,叫做「曹操寧負天下人」。旁邊那個則是奶油焗蝦,倒是口味普通。
在回到香港的渡船上,跨海大橋的燈光和五光十色的賭場雖然就這麼從眼前遠去,但心裡念念不忘的還是這些美味,如果還有機會來澳門,除了很想重回這家小店嘗嘗其他有著怪菜名的小炒以外,也很想試試葡萄牙菜,不知道會不會就像越南的法國菜一樣富有殖民地風味,當然也希望能重新發掘澳門,找到真正屬於澳門的特色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