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康震評說—李清照
作者:康震
出版社:木馬文化
在看過琹涵老師寫的「慢讀-宋詞」後,就想對宋朝大文豪蘇軾還有女詞人李清照的生平故事想多做一點了解,所以就先讀了林語堂為蘇軾所作的傳記,李清照則是先參考這本書,而書中內容也是從大陸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而來。李清照原是個無憂無慮又有才情的少女,又和如同知己的趙挺之結為夫妻,結婚前十年的生活美滿幸福,但卻遇到了金兵相逼、宋室南遷的大時代變化,不僅失去了丈夫,同時又失去了多數和丈夫共同悉心收藏的金石書畫,晚年遇人不淑,再婚又離婚,常常是孤獨地在回憶與失落中度日,真是令人扼腕。
作者:康震
出版社:木馬文化
在看過琹涵老師寫的「慢讀-宋詞」後,就想對宋朝大文豪蘇軾還有女詞人李清照的生平故事想多做一點了解,所以就先讀了林語堂為蘇軾所作的傳記,李清照則是先參考這本書,而書中內容也是從大陸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而來。李清照原是個無憂無慮又有才情的少女,又和如同知己的趙挺之結為夫妻,結婚前十年的生活美滿幸福,但卻遇到了金兵相逼、宋室南遷的大時代變化,不僅失去了丈夫,同時又失去了多數和丈夫共同悉心收藏的金石書畫,晚年遇人不淑,再婚又離婚,常常是孤獨地在回憶與失落中度日,真是令人扼腕。
配合著李清照的人生變化,書裡對於她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也有所介紹,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真是很大的幫助,讓我對於這位才女的創作和當時的時空背景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由於從小就是在平穩的環境中長大,和前一個世代的時空動盪與戰爭的威脅已有所距離,雖然能夠想像,但對那種必須常常在貧困、飢餓、不安和恐懼之中掙扎還真是很難細細體會,李清照的下半生就是孓然一身地在這樣的光景度過,而且還要面對二次婚姻失敗的傷心與挫折,這是多麼大的煎熬呀! 她就是真的甚麼都沒有了,只能在回憶裡追想幸福快樂的人生上半場和她真心所愛的趙挺之,然後把這樣的愁緒化為細膩的文字,填在詞曲之中。
這本書提到李清照心目中最完美、純粹的詞是「協和音律、詞語高雅、意境渾成、注重鋪敘、多重點、主情致、多故實、妍麗豐逸而有富貴態」,而這些形容詞是要凸顯詞這種音樂文學的特殊性與獨特性。而她不僅會寫清雅脫俗的詞,而且也在詩、文之中對於時政多有批評,顯示出書香世家的教育,以及與父親來往的文人雅士對她的影響,雖然也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在她的字裡行間還是看的出是個頗有思想與見地的女性,而其文采不僅高於趙挺之,也被當時的文人雅士所讚賞。
在她還是個青春少女的時候,下面這兩首詞是我最喜歡的。在第一首讓我看見李清照和女伴們一同出遊是玩得多麼盡興呢,而且還挺頑皮的,喝醉了連小船都撐不穩,倒撞進了蓮花叢,把水鳥給驚的啪啪亂飛,她真實、率性的一面還挺可愛的。而第二首則是另一種小女孩初嘗愛情的羞澀,看到心上人來了,匆忙間趕緊溜回房間,但又想多望他一眼,覺得那句「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把那種初戀的期待與青澀說的真妙。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註:"鏟"應該是左戔右刀,不過打不出來,還請見諒
根據書裡所說的,李清照和趙挺之的愛情也是很令人羨慕的,不僅兩人都出身於書香世家,各有才情也互相欣賞,而且玩賞碑帖書畫是夫妻間最大的樂事,常常兩人深夜點燭,共同把玩收集來的古物,促膝相談、睡意均無,能遇上彼此這樣的人生知己,真是不容易,只是趙挺之常因工作所需而調往他鄉,留下李清照獨自在家,而她也多在文字之間透露出思念與孤寂之情,像是在<行香子>中,用「霎而晴,霎而雨,霎而風。」來形容突然而來的上級命令,就讓這夫妻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開兩地,而世事多變,只是徒增她對丈夫離開後的思愁罷了。
<行香子>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無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而晴,霎而雨,霎而風。
然而她最為人知的詞句,多是在開始經歷人生挫折後的創作,像是: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另外有一首晚期創作的詞,把北方人南逃後在陌生的異鄉輾轉難眠,外頭下小雨,內心裡卻是一點一滴那種思鄉念舊的傷心寫得很美:
<添字醜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 蔭滿中庭。
蔭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還有這首<武陵春>,這是多麼萬念俱灰的心情呀,不管是度日還是出遊都提不起任何興致,沉重的思緒連小船都無法承受了:
<武陵春>
風注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閒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看完這本書以後,除了對於李清照的人生故事與作品有更多的認識以外,也再一次對於文字所能創造的空間與情境讚嘆不已,而身在後世的我也真有福氣,能夠欣賞多采多姿的文學世界,即使不過是能一窺堂奧,但其中的精彩已經是足夠讓我目瞪口呆的囉
在她還是個青春少女的時候,下面這兩首詞是我最喜歡的。在第一首讓我看見李清照和女伴們一同出遊是玩得多麼盡興呢,而且還挺頑皮的,喝醉了連小船都撐不穩,倒撞進了蓮花叢,把水鳥給驚的啪啪亂飛,她真實、率性的一面還挺可愛的。而第二首則是另一種小女孩初嘗愛情的羞澀,看到心上人來了,匆忙間趕緊溜回房間,但又想多望他一眼,覺得那句「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把那種初戀的期待與青澀說的真妙。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註:"鏟"應該是左戔右刀,不過打不出來,還請見諒
根據書裡所說的,李清照和趙挺之的愛情也是很令人羨慕的,不僅兩人都出身於書香世家,各有才情也互相欣賞,而且玩賞碑帖書畫是夫妻間最大的樂事,常常兩人深夜點燭,共同把玩收集來的古物,促膝相談、睡意均無,能遇上彼此這樣的人生知己,真是不容易,只是趙挺之常因工作所需而調往他鄉,留下李清照獨自在家,而她也多在文字之間透露出思念與孤寂之情,像是在<行香子>中,用「霎而晴,霎而雨,霎而風。」來形容突然而來的上級命令,就讓這夫妻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開兩地,而世事多變,只是徒增她對丈夫離開後的思愁罷了。
<行香子>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無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而晴,霎而雨,霎而風。
然而她最為人知的詞句,多是在開始經歷人生挫折後的創作,像是: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另外有一首晚期創作的詞,把北方人南逃後在陌生的異鄉輾轉難眠,外頭下小雨,內心裡卻是一點一滴那種思鄉念舊的傷心寫得很美:
<添字醜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 蔭滿中庭。
蔭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還有這首<武陵春>,這是多麼萬念俱灰的心情呀,不管是度日還是出遊都提不起任何興致,沉重的思緒連小船都無法承受了:
<武陵春>
風注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閒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看完這本書以後,除了對於李清照的人生故事與作品有更多的認識以外,也再一次對於文字所能創造的空間與情境讚嘆不已,而身在後世的我也真有福氣,能夠欣賞多采多姿的文學世界,即使不過是能一窺堂奧,但其中的精彩已經是足夠讓我目瞪口呆的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