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作者:蒙曼
出版社:麥田
自己從國三以來就沒喜歡過唸歷史,老覺得背這些古早年代的名字和事件真是苦差事,好像除了應付考試以外就沒有別的用途,自然到了高中,選組別就以逃避背誦史地為第一優先,寧可忍牙根去算物理化學,就是不要背歷史,就讓歷史成為歷史吧,能忘就忘,所以到現在能記得的還真是屈指可數。不過最近逛書店時,發覺有不少來自在大陸央視百家講壇說歷史故事的學者的繁體版書,又google了一下才知道蒙曼在百家講壇所談的隋唐故事還頗受歡迎,好奇之下就先買這本來讀讀,雖然這本書並不是很嚴謹的歷史文化研究書,但至少讓我重新有了讀歷史的興趣。
這本書對我這種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讀者來說,不僅得到如聽故事般的樂趣,也讓我從這些歷史事件中學到觀察當中歷史人物的個性,和他們行事為人的影響。身處在胡漢交鋒雜處的社會環境,以及朝廷皇帝與權臣互相傾軋的楊堅,雖然他的奪權在歷史上有個欺負孤兒寡母的評註,但是他在開國之初所立下的科舉制度、三省六部制、府兵制、開皇律等律例制度,不僅表現出他的才幹與眼光,在當時確實達到中央集權的效果,也對後世的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他勵精圖治、崇尚節儉也的確是項美德,不過把這樣高度自我要求的個性加諸在別人身上,就變成了苛待臣民,另外很可惜的是他的專權也逐漸變成無法接受諫言,並且猜忌忠臣,特別是在廢太子楊勇並改立楊廣的事件發生後,不僅朝野震盪,而又導致一連串家庭悲劇發生,連最後是如何離世都成為千古之謎。
在楊堅完成征服北齊和南陳的統一大業後,他對於讀書風氣的培養讓我覺得特別印象深刻,也許是因為在北周的經驗讓他看到當時胡人雖因擅於騎射而能征服中原,但是只靠這些目不識丁的軍人是不利於政治權力的長期經營,因此也得漢化,開始學習漢人的文化與風俗。而歷經魏晉南北朝的長期割據,北方與南方不僅社會習俗差異大,在文化的經營上也有天壤之別,為了治理地方與培養人才,楊堅不僅用高額獎賞鼓勵民間提供書本用以復刻,充實國家書藏,並且積極辦學,網羅南方文才,讓路上往來的不是軍隊和難民,而是讀書人,詩書朗誦聲不絕於口,書中引用隋書的記載,說是「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絕。中洲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讀書風氣如此之盛,真是感到佩服,我想這也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吧。
除了看楊堅如何成為皇帝、維護皇權以外,他和獨孤皇后的婚姻生活也讓我蠻刮目相看的,覺得說他怕太太也許是有些過份,但是在他君臨天下之際,還願意遵從太太堅持一夫一妻的理想,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但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樣位高權重的先生還願意這麼看重這一生唯一的伴侶,也真的可以給他按個讚,不是嗎?在這本書中說到,獨孤皇后的個性與楊堅十分接近,兩人都是非常節儉自律的人,而獨孤皇后雖然極為高調的要求一夫一妻,但她壓制外戚、尊重皇權,裡裡外外充分維護先生的地位與尊嚴,並且相互扶持、共同經營政治事業,成為楊堅家庭與事業的知己與支柱,這樣的皇后也真是不簡單。不過有時獨孤皇后也真的把楊堅這個皇帝看得太緊了,後來楊堅難得喜歡上一位宮女,事發不久就被獨孤皇后發現,而且還把這位宮女給打死了,而楊堅氣得騎馬離城出走,發了一整天脾氣才在旁人百般勸解下回宮,獨孤皇后也只好低聲下氣和他賠不是,才了結這不小的風波。
而後來接班的楊廣,在本書後段也有所著墨,沒想到這位王子城府之深,看了真是不寒而慄。既然出身帝王之家,而且承襲了楊堅主要的優點,有才華、能力強、建功績,又能忍耐等候時機,在長達二十多年的王子生涯,為了取悅父母,不僅親自到邊界接待父母派來的使者,還和他們同吃同住,又竭力表現出不近女色、節儉自制的樣子,就為了特別討好獨孤皇后的歡心。而他奪權的狠勁,可真是青出於藍呀,一見到哥哥楊勇地位不穩,馬上就動用關係想辦法見縫插針,而太子寶座一搶到手,就馬上佈局,清除任何一個可能會阻礙自己接班的兄弟,後來連自己妹妹都不放過。
看完這本書以後,欲罷不能地想知道接下來故事又如何發展,就去找百家講壇的大隋風雲(下)影片來看,後來也查到簡體版的隋煬帝楊廣已經在6月出版上市了,實在是很期待看到繁體版的問世。有這些資料可讀,對於像我這樣「史盲」的人可說是太好了,雖然這種比較輕鬆的方式來說歷史也許不夠嚴肅,這本書的觀點與論述範圍也不盡整全客觀,但至少讓我改變了歷史就是些枯澀無味的課文這樣的刻板印象,並且重新開始對讀歷史有些興趣,以前還真的不太了解讀歷史像看鏡子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終於多少能有些體會和學習,也希望能繼續讀下去,對自己的處世為人可以有更多的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