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立於島岩在天搖地動形成之初的古老地層上
立霧、木瓜、塔羅灣自它的肩頭奔騰而下
海峽與大洋的雲霧雨交會在它的胸口
它的堅實臂膀是茶米之鄉的屏障
前座有如披上閃亮黑色鎧甲的英雄
手持盾牌長戟,昂首躍馬
於準隆起平原之前
它是奇萊山
它是傳奇
站在奇萊北峰的頂尖,向南望去,奇萊連稜、奇萊斷崖、能高安東軍這條綠色的稜脈開展於眼前,初夏時節青翠的高山草原是怡人眼目,而它也靜靜地說著福爾摩莎形塑如此的故事。由台灣地形發展的相關文章中得知,這片高山草原約莫是距今六千多萬年前(第三紀漸新世的雪山期),原先平緩的陸地在發生隆起、撓曲、摺皺與斷層而形成今日中央山脈的雛形後,在河流與氣候的長期侵蝕下所遺留的結果,這樣的地形稱為「準隆起平原」。現今的奇萊主北稜線上多是微微起伏的嶺線,少數高立的峰頭則是被侵蝕後的殘丘,而在奇萊之南,山頭上有著寬闊草原的能高安東軍,則有「最高準隆起平原」之稱。詩篇19說:「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奇萊主北這段綠色長城,是創造天地的神用祂大能的手所塑成的工,這是祂的榮耀。
奇萊主北風光確實迷人,特別是日出時的黃金草原,甚至是春秋之季滿溢於草原上的雲瀑(郭英豪大師說上有雲型下有雲海的奇萊是最最上等之景,晴朗少許雲的天氣只是中等而已,不過我自己覺得能夠看見大師中等水準的風景已是非常受主祝福了),但如要眼見為憑,絕非易事。就自己目前的學習與觀察,主要的阻礙來自於複雜地形所造成的天候困難和攀登困難。
地圖上的中央山脈大致呈現東北-西南的走向,但若分段來看,由南湖大山開始,經過甘藷、鈴鳴等北一、北二段的山頭到畢祿山,是一條連續筆直的山線,但從畢祿山、屏風山的區塊與奇萊南峰、南華山的區塊之間,卻呈現如S型的曲線,其中畢祿、屏風、合歡是上半彎,而合歡橫向往東到奇萊北峰再南向到奇萊南峰則形成下半彎,而這一片曲折的山谷,不僅是台灣西部濁水溪、大甲溪,與台灣東部立霧溪、木瓜溪的匯集發源之地,溪谷間的水氣容易聚集,同時又臨近太平洋與台灣海峽在氣溫與壓力變化的分界之處,因此天候變化迅速而難以預測,若是在山區碰上濃厚水氣集結,墜入五里霧的迷境可能是比見到波瀾壯闊雲海的美景更容易發生。也因此帶隊的嚮導和同行的資深山友都認為我們這次能在三個晴空萬里的上半天和兩個薄薄輕霧的下半天走完奇萊主北,實屬不易。
奇萊山區除了周圍地形的複雜,主稜的東西兩側山勢也極為曲折險峻。雖然主北連稜西側山坡不若東側陡峭,但盤旋於西側山坡的上行之路仍具相當的挑戰性。位於滑雪山莊旁的奇萊山登山口已有海拔3,100公尺 的高度,經過一小段的箭竹林地後即來到海拔3,150公尺 的小奇萊,其後便一路陡下至最低點黑水塘山屋(海拔2,750公尺 ),再上攀至海拔2,863公尺 的成功山屋,這裡是我們的過夜點。自登山口至成功山屋的距離是4.8公里 ,若以山友於網路上提供的行程紀錄為參考,這段路佔登山口到奇萊北峰的長度(約為8.4公里 )的比例約為57%,最高點及最低點的落差為400公尺 (台北101大樓樓高約500公尺 )。
隔日自成功山屋上到奇萊北峰大致上又可分為三段,第一段是從成功山屋到第一個主北峰叉路口,第二段是從第一個主北峰叉路口到稜線上的第二個主北峰叉路口,第三段是由稜線轉北攀頂;第一段的距離是0.9公里 ,上升約287公尺 ;第二段的距離是1公里 ,上升300公尺 ;第三段的距離是1.7公里 ,其中基點峰底至峰頂雖然只有0.5公里 ,但上升高度則為150公尺 。這段長達3.6公里 北峰攻頂之路,三段陡坡的上升高度平均約略是每公里300公尺 ,和之前走過的志佳陽大山比較起來(自3.1公里 登山口至7.9公里 處基點約4.8公里 ,每公里上升高度平均約為333公尺 ),爬升高度上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志佳陽大山的山徑多數是泥土路,比較少破碎的地形,而往奇萊北峰的路況比較差,這條路的第一段幾乎是在溪床的石塊和落差大的樹根之間跳躍,第二段是爬行在碎石坡上(但還不至於碎成雪山下翠池那段路的情形),第三段則是在尖銳的黑頁岩坡拉繩垂直上升,感覺真是困難得多。而自主峰回到成功山屋的路上,過了稜線上的奇萊山屋後,回到第一個主北峰叉路口的這段路也是陡峭的碎石坡,往往腳一滑動,碎石塊就隨之滾下山坡,真是讓我感覺膽戰心驚。
除了山路的崎嶇和落差外,在一天之中自成功山屋奔赴主北兩峰的距離也不短,略呈Y型的路線繞一圈約為15公里 ,再加上地形上的困難,對我而言實在是體力上極大的負荷。在經歷過北峰越來越陡的登頂過程,以及在北峰尖削易崩岩石爬上爬下的驚嚇以後(特別是經過垂直下降路段,或是自僅有一個人寬度又底下是懸崖的過道下坡時,我的手和頭腦經常是在發麻的狀態,而眼睛簡直不知道該看什麼地方),其實我已經有點感覺沒辦法走到主峰了,但是又不甘心,硬拖著兩條腿向前行,走到後來不只是無力欣賞前往主峰的稜線風光,而是在緩上坡走個50公尺 還要休息一兩 次,甚至走緩下坡時都是速度其慢無比,除了真是感謝主的保守外,我實在不知道是怎麼回到成功山屋的,特別是從奇萊山屋到第一個主北叉路口的陡坡,那在碎石坡上牽制腳步下滑的腿力真不知從何而來,如果一個不小心或是摸黑,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當然也是主的賜福,讓我在這次行程中碰到認識的嚮導,如果不是嚮導的耐心幫助,這次行程肯定是走不完的。所以走一趟奇萊主北和先前去過的入門型百岳比較起來,用商學院的標準來說,簡直就是中級會計學和初級會計學的差異呀。
註: 後來回家檢討了一下,如果體力己有不足的感覺,還是別硬撐的好,行程未完的遺憾總是勝過可能帶給自身和整隊安全的風險
從伊甸園的善惡樹到新天新地的生命樹,創造天地的主己經闢出一條又新又活的路,生命的冠冕雖是白白的恩典,但仍須作出走上窄路的選擇和付出跟隨主的代價才能牢牢地將其握在手中。奇萊之美與永恆的榮耀相比算不了什麼,但一樣有對價的要求,這趟血汗之旅是值得的,正值高山花季之初,在油綠箭竹草原中盛開的是一叢叢亮紫色阿里山龍膽、淺黃色玉山龍膽、紫紅色奇萊紅蘭、艷黃的玉山金絲桃、粉白色玉山薄雪草等等高山花卉,它們有如彩色織錦般從小奇萊一路沿途相迎到奇萊主峰,這是第一個美極了;另外,不論是從小奇萊,主峰或北峰欣賞主北連稜,曲折山嶺的氣勢壓倒百岳群雄,這是第二個美極了;其三則是睛日當空下的北峰有著無敵展望,延著陡峭的屏風奇萊連線向北望去是南湖中央尖,西北方則是完整的志佳陽雪山聖稜外加三秀(A++的view), 西側是柔美的合歡,西南是獨樹一格的白姑,南方不只是奇萊南華,能高安東軍,最遠可看見玉山喔,還有山頭遙指向奇萊東稜呢! 高踞在名列十峻的奇萊北峰上,遠看四周非常有望盡天崖路的豪邁! 不過遺憾的是在勉強爬上主峰時,雲層己開始上湧,無法好好欣賞銅門峽谷和太魯閤大山,但至少還見到威名在外的奇萊大斷崖與其上的卡羅樓,有如虎爪般的尖峰,確實是非常嚇人。
如果可以各有一天的時間在主北峰盡情徜徉,應該挺理想的,不過目前暫時還不敢想像背負重裝上北峰的情形,而且極度缺乏強如莫那魯道抗日的堅定決心,還是先把重訪計劃擱著吧!但即使受過短暫的驚嚇(其實和去年到鳶嘴稍來的狀況比起來,我己經膽大的多,所以挑戰玉山東峰還是有可能的哩), 也還不願放棄繼續完成百岳上的目標和理想。當我再次回到小奇萊,望著不知為西部平原擋去多少強風豪雨,和詩人楊牧筆下深情俯視著花東淨土的奇萊山,它的確讓不少人失去寶貴的生命而蒙上陰影,但在我的心中,它是百岳中的鐵漢,是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英雄。
曉雯文筆真的很棒也,每次都寫的很有感覺!^_^ 很棒!
回覆刪除by 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