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個近地點望月日,一輪滿月緩緩上登深藍絲絨般的天際,銀色光輝在暗夜裡溢滿流瀉,照亮了我回台北的晚歸腳步。前夜裡的池上也有著這樣的月色,照亮了在涼涼晚風裡乘興踏車而回的鄉間小路,路旁滿載著青苗的水田波光粼粼,倒映著夏夜裡清朗如水的白月。
八月初的池上,正是農忙的季節。才剛結束一期稻作的收穫,接著又是為著二期來準備。望著一畦畦生養著翠綠秧苗的水田,才感覺到赤焰暑氣裡的些許涼意,若是有場又大又急的午後陣雨來解危,不僅是頓時降溫,稻田還成了一方方的明鏡,帶著雨後天青為底色的鏡裡,有遠處的暗藍高山、隨著風雨逐漸捲動退去的灰雲,還有在山腰間緩慢繞轉的白霧。令人措手不及的大雨也驅散了伯朗大道觀光客的嘈雜聲響,讓池上重新回到蛙唱蟬鳴裡的清新恬靜。
有著高山襯托的田園景觀雖美,不過池上能保有自成一格的特色,是一群當地住民堅持理想的結果。透過活動參與,這次有機會認識當地的職業達人,也讓我從他們身上看見他們所愛的池上是什麼樣子。目前身兼咖啡店老闆和蠟染與漂流木藝術創作的彭大哥,在午後簡短的幾個小時裡,教導大家用修剪餘下的樹枝製作鑰匙圈,手裡一邊用砂紙磨著木片邊緣,一邊托著用當地咖啡豆現沖的咖啡,也不時在這卞小天地裡到處轉轉、看看,感受一下店裡的在地風味。店內沒有冷氣,也沒有特別裝潢,坐在懸吊搖椅裡,前方就是隨著四季自動更換的無料美景,田野的風自由來去;店裡的食單沒有媚俗的各式名點,不限時間供應台東咖啡、洛神花茶和蔬食麵,則是給路過行旅的隨性,屋頂上也有簡單的佈置,在這裡的夜晚常有滿天星星為伴,可以和它們互相眨眨眼睛應該挺有意思的。
彭大哥最近還寫了「我就愛這樣的池上」裡的詞,其中有幾句是這樣說的:
「好山好水好風光,街頭巷尾人人在歌唱。
你是否和我一樣,也愛上這美麗的地方?
我想你和我一樣,再離不開這泥土芬芳,
一樣山水一樣情,我就愛這樣的池上。」
縱谷裡的田間有令人心馳神往的好風景,池上米香同樣教我想念。才剛開第二間民宿的稻米達人魏大哥和大家分享說,養出池上米的秘密就是有乾淨的空氣和水、適度的溫差以及富含礦物質的土壤。能長出香氣與嚼感兼具的池上白米飯的泥土,還是第一次有機會可以親自體驗。
聽到魏大哥說要踩水下田補秧,從大城市來的我們面面相覷,有些意外和不安。穿久了鞋子,不曾感受過鄉下泥土地的原始、樸實與親切,想到要赤足踏地,竟成了一種無知的恐懼。很遲疑地把夾腳拖從腳上拔去,腳底皮膚剛接觸到地面的那一刻真是緊張極了,又是怕跌倒,又是怕石頭割到,又是怕蟲咬,又是怕草滑的,一路忐忑地光腳前進到田邊,看著水不知道有多深,磨磨蹭蹭地不敢下去,這些算不算是城市人的矯情呢? 第一腳踩到田底的泥地裡,似是沒止境的塌陷讓我有些驚嚇,好不容易站穩了,要在及膝的黏稠土水裡拔出小腿踏出下一步,竟是這樣的困難,魏大哥教我們要在不同列的秧苗間跨行,才比較能站立得穩,練習個幾步後,總算能慢慢前進。
很難想像就這麼輕輕插進軟泥的秧苗,日後就這麼立地著根生長。雖然只當了30分鐘的農夫,紙頁上「粒粒皆辛苦」的幾個印刷字卻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實體會,看著手上的點心,舌尖上的瞬間美味來自於指頭擦拭過的無盡心血與汗水,原來吃自己種的是這麼回事。吳晟在「泥土」一詩中說到他的忙於農事的媽媽,不在意遠方城市的文明怎樣嘲笑,在自家這片田地上用一生的汗水,灌溉她的夢,我想這片山坡上的田地,也是魏大哥的人生許諾與理想。

鳳鳴山上的咖啡達人吳大哥也是在手作之中追求理想,半山腰的咖啡店並沒有很大的空間,但是店裡的各樣細節—從桌椅、擺設、牆面、爐灶到水電—都是主人的心思和功夫。咖啡店外側有個磚造烤爐,主要是用來作年糕和pizza,在這次體驗試作pizza的過程裡,吳大哥並不多話,但從他一個步驟進行到一個步驟的過程,可以感受到他對於事情是否作的到位有所堅持,就如同店內各項擺設所呈現的工整而有序,用手指就可以數完的菜單選項,也讓我覺得吳大哥像是個全心全意集中在最重要事情上的人。餅皮上灑了家傳的年糕,再加cheese一起烤,猜測這也是吳大哥來自trial-and-error之間的創意,新奇的口感讓人印象深刻。
Ps. 這裡的地址很有趣--池上鄉錦園村鳳梨園13鄰41號,看起來很像住在鳳梨殼裡的海綿寶寶的厝邊
帶我們作pizza之前,吳大哥開著卡車載我們到鳳鳴山上的一個off-road的秘密基地,俯看池上這片返鄉達人們為理想打拼的土地。如果來到池上,只是為了伯朗大道、金城武樹和便當,實在是有點可惜,這裡不僅有「我就愛這樣的池上」歌詞裡所寫的陽光、白雲、鳥語與湖光山色,在這裡的人們也活出一番不同的人生風景。從這些達人們的故事裡,和家鄉土地搏來的感情並不是那麼直接的水到渠成,而是在一分一秒的耐心和毅力中磨出來的,也許還想不到能延續到多遠,他們卻是活在將理想落地生根的時時刻刻的現實裡,也很感謝他們的分享,讓我能夠一瞥那份存在他們心裡的池上好風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